[轉載] 我們仍在途中

五十幾歲的我們,心中浮現一種說不清的不安。儘管內心仍覺得像年輕人,但日曆卻毫不留情地提醒我們現實的進展。那些曾經的重要時刻逐漸遠去,而退休的影子愈來愈清晰。對人生已超過一半的自覺,引發了一種說不上來的情緒。既不是青春逝去的哀悼,也不是當下的焦慮,而是一種奇異、躁動的急迫感,一種從未有人提醒、卻日益逼近的壓力。

疫情讓這份不安更加深刻,它削弱了我們的人際連結,讓我們察覺到關係的脆弱,並將許多人推入一種情感上的「暫停模式」。對沒有孩子的人來說,缺少了時間流逝的重要標誌,這種漂浮感更為明顯。正如電影《Marley & Me》中的一句話:「孩子是那種無法忽視、天天在你面前提醒時間流逝的時鐘。」

這個年紀對時間的重新感知,改變了我們看待一切的方式。時間成為最珍貴的資源,優先順序隨之改變。儘管對過去懷著些許遺憾,卻仍藏著對未來的抱負,只是有些日子裡,內心的忐忑格外清晰。

經濟現實和緊縮的存款更進一步放大了這種擔憂。卡在對人生下一章的憧憬,職場對年紀的不耐,與老化的身體這三者之間拉扯著。更難的是,這份焦慮往往難以啟齒。即使身邊有年齡相仿的親朋好友,彼此之間卻少有人願意觸碰這種難以安放的煩躁。

然而,這份不適也帶來了某種清明。我們開始更有意識地選擇:保護精力、活動身體、建立新友情、捨棄不再合適的事物。有些人擁抱寧靜,有些人規劃重啟。在面對時間的過程中,我們找到了彼此,也找到了自己的節奏。

是的,我們已經過了人生的中點,但我們並未錯過自己的時刻。我們還有時間,而且這份焦慮讓我們更加清楚:每一分、每一秒,都值得被好好珍惜。

發表迴響